“事后惩处”转向“事前监督” 以“两个15%”审计构建监督工作新格局

2023-12-13 17:08:14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邹英兰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中铁十一局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重点突破年”,内部审计担负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在风险防范、增加组织价值、提高管理决策效率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增值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审计部门预防监督、服务增值的职能,一公司审计部率先提出“两个15%”审计,从“救火式”审计转变为“预控型”审计,从事后监督导向事前、事中监督导转变,有效解决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难及审计效力弱化问题,促进公司管理依法合规,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两个15%”审计的意义

1.推动监督关口前置,变“事后惩处”为“事前防范”。当前,企业面临的市场形势快速变化,合规风险、经营风险、审计风险、舆情风险、法律风险交织叠加,制约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通过开展“前15%”审计,推动项目策划执行落地,促进企业内控制度落实,防止内控失效。通过开展“后15%”审计,提前查错纠弊漏洞、防范经营风险。

2.推进审计全覆盖、拓展审计广度的必然要求。开展“两个15%”审计,打破了对固定项目制定审计计划开展审计的思路,实施审计项目动态管理,根据每月项目施工进度完成情况,动态调整审计计划,对完成产值达到15%的项目列入“前15%”审计计划,对完成产值达到85%的项目列入“后15%”审计计划。根据调整后的审计计划有序开展审计工作,全过程贯穿在建和收尾项目,监督项目上场、施工、收尾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开展全面体检,不留死角,实现项目审计滚动开展、全业务覆盖,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为推进审计全覆盖提供坚实的保障。

3.提升内部审计价值、稳固审计地位的必经之路。传统内部审计以事后审计为主,此时“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对已成既定的事实挽回损失难度大,为企业提质增效的效果不佳,不但难以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也会使内部审计的工作价值受到质疑。“两个15%”审计是从事后审计到事前、事中审计为主的监督关口前置理念,既关注企业重大风险,有效揭示核心业务、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有效消除隐患,防范风险,保障企业目标的实现;又关注公司政策执行落实情况,及时纠正管理偏差,促进企业依法合规,使内部审计从查错纠弊向对企业管理进行分析、评价,为企业治理提供建议进行转变,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核心价值,为树牢全面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做好坚实的保障。

二、“两个15%”审计实施路径

1.审前阶段

一是根据公司“三会”工作部署和年度工作报告,了解公司年度战略目标、发展方向和整体规划,紧紧围绕“公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为指引,确定年初审计年度管理思路和工作要点。确定重点项目工程进度15%过程审计、工程进度85%预收尾审计覆盖率100%的审计目标,确保审计全覆盖。

二是关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变化,结合集团公司、公司主要领导关注重点,制定专项审计方案,将专项审计与“两个15%”审计有机融合,实现审计监督全履盖。

三是深入开展审前调查,建立业务检查、执行力检查、财务监察、纪检等各项检查的问题清单库,提前一周收集审计项目需求资料,并对项目提供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确定审计重点和方向,由审计组长组织集体讨论并制定审计实施方案。

2.审计实施阶段

一是严格落实审计工作日报制,审计期间每天将已完成工作、初步发现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指定专人汇总形成审计工作汇总日志,共享至审计工作群,方便分管领导及时审核和指导,减少审计过程执行偏差。明确审计小结时间,项目计划超过10天,每3天开展一次审计小结,项目计划未超过10天,每2天开展一次审计小结。  

二是将两个15%审计项目与巡察项目进行关联,选取重点项目开展“巡审法纪”联合监督检查,将审计“经济体检”和巡察的“政治体检”相结合,同进驻、同工作、同会商,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推动“政治体检”与“经济体检”同向发力。

三是召开审计问题取证讨论会,对证据不充分的审计问题,延伸取证,确保审计证据能充分支撑审计结论。“两个15%”审计结束后召开审计总结会,总结复盘现场审计的不足和亮点,在后期审计中扬长避短,提升审计报告质量。

3.结果运用

一是召开审计问题联席通报会及审计整改专题会,及时对审计发现问题进行移交,由序列部门督导整改,凝聚部门整改合力,形成“审计牵头、序列部门分工督导,被审计单位落实”的审计整改工作联动机制。

二是严格落实审计整改三阶段处理机制及追责式整改,对既成事实、无法追损的问题,进行责任追究,抓典型、敲警钟,压实问题整改责任,确保问题整改“件件清”。

三是建立审计整改闭环管理机制,建立审计整改台账,对审计发现问题实行审计、业务部门双审核销号管理,实时跟踪、动态更新整改情况。严格落实“三个不放过”原则,对整改不彻底的项目进行质询,同时依据审计发现问题性质、频次,给序列部门出具审计提示函、审计警示函、管理建议书,并将审计整改督导结果列入序列部门季度联动工作进行考核,全力督导审计整改落到实处,确保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清仓见底。

四是通过审计案例、审计简报、审计漫谈将公司审计发现问题分类汇总,深入分析问题发生原因及影响,利用镜子推手作用,让项目照自己、查不足、再提升。利用OA开设的审计专栏宣贯审计案例,并借助公司月度施工生产、安全质量通报会等开展“审计大讲堂”,对项目管理起到警醒、借鉴的作用,避免同类问题屡审屡犯。

三、“两个15%”审计的创新点

1.实行“预控型”审计,关口前移筑防线

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路,事后监督向过程监督延伸,从救火式审计转变为预控型审计是“两个15%”审计核心理念。“两个15%”审计将监督关口前移,紧紧扎牢“预防”这张大网,抓早抓小、坚决杜绝苗头性问题的发生。从量、价、质穿透式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科学谋划及时纠正管理偏差,提前预知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对风险早判先知,及时洞悉风险动态,及时防范化解“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助力企业筑牢风险防线。

2.“巡审法纪”联动,优势互补强监督

充分发挥人才专业优势,将党委巡察、纪检监察、法律合规等监督部门监督资源进行整合,“点将式”抽调“对口”人才参与联合监督检查,形成四大监督彼此配合、互相促进、协同推进的“长效+常效”机制,“1+12”的监督效应充分彰显。

3.运用“一书两函”,做实了同级监督

针对“两个15%”审计期间发现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根据问题性质以审计委员会名义给公司序列管理部门出具问题督办提示函、警示函,针对项目共性问题,出具管理建议书。运用“一书两函”,加强对总部序列管理部门的横向监督,用实践检验真理的原则帮助序列部门完善规章制度,从源头规范管理,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提升企业治理水平。

四、实施效果

1.管理人员合规意识提升

一是通过灌输凡是主动邀请审计的项目,不存在主观违法乱纪行为的,概不追究管理责任的思路,让项目从“要我审计”变“我要审计”,主动要求审计组帮忙进行“经济体检”,预防重大风险事项发生,经济活动违纪违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二是利用“审计大讲堂”,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推进“警示大于惩治”的理念落实落地,通过对典型性案例进行剖析,以案示警,帮助管理人员加强依法合规意识,规范业务处理,系统性思考建立防控的长效机制。

2.基础业务管理提升

一是通过穿透式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规范基础业务入手对症下药,提出合理的审计建议,强化风险管控。二是强化线索移送,压实整改责任,通过审计整改促进业务管理提升。三是通过“一书两函”,推动各业务部门结合审计问题对执行不到位的业务环节,加强管理、培训和检查辅导,对流程不合理的环节进行修订完善,从源头上规范管理,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

3.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有效提升

通过两个“15%审计”,客观揭示公司生产经营中面临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和突出矛盾,加强了审计风险预审预控力度,通过问题整改、制度优化等方式将风险因素化解在问题源头,提升了公司综合治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